香港稳定币条例,五六十家巨头疯抢,普通人如何把握机遇?
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亲自发声,警告市场对稳定币的炒作过热。他强调初期只会批准3-4个牌照,这与市场上五六十家机构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。
余伟文更点名批评一些上市公司利用稳定币概念炒作股价的行为。香港金管局下周将公布发牌制度细则,入场券早已成为稀缺资源。
目前仅京东、渣打银行合资公司、圆币科技三家沙盒测试机构具备先发优势,其他申请者需通过"邀请制"预审资质。
数十家机构挤破头,包括腾讯金融科技、众安在线等中资巨头,甚至医疗企业华检医疗也跨界入场,宣称要发行医疗资产稳定币IVDDollar。
传统银行凭借合规基础抢占托管业务高地。
众安银行、德意志银行已拿下首批托管合约,渣打、汇丰则通过虚拟资产服务布局分食蛋糕。
托管费率高达0.1%-0.5%,以Circle每年上亿美元托管支出计算,银行轻资产收入前景诱人。
券商们三天内发布30篇研报,国盛证券、华创证券聚焦稳定币与RWA(真实世界资产)结合。
国泰君安国际因拿下虚拟资产全牌照,单日股价暴涨198%。
A股四方精创因跨境支付技术需求激增,年内涨幅达148%,拉卡拉POS终端支持36种货币秒兑稳定币。
致命雷区
贵州鑫慷嘉骗局以"石油央企合作"名义吸收130亿元USDT后跑路。
识别高危平台三要素:承诺日收益超0.1%、要求发展下线、资金流向境外服务器。
深圳监管部门2025年7月发布风险提示,明令禁止境内机构推广境外虚拟资产投资。
隐性成本蚕食收益。跨境汇款手续费0.1%-0.5%,链上Gas费单次达10-30美元。
人民币兑港元年波动5%,可能抵消稳定币收益。
通过港股通买入稳定币产业链股票,成为最便捷路径。
朗新集团为跨境支付提供清结算系统,中国三三传媒因牌照筹备股价飙升1770%。
恒生科技指数ETF(513180)覆盖腾讯、阿里等受益股,分散个股波动风险。
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突破限制。
"跨境支付通"系统实现人民币与港币秒级兑换,单笔限额提升至10万元。
深圳居民可通过拉卡拉POS机将数字人民币转为港元稳定币,留学缴费手续费降70%。
警惕政策回溯风险。 2023年某国有大行曾突然暂停虚拟资产交易入金。
江苏企业因用USDT支付货款被罚没超千万元。
金管局祭出两记重拳:无牌推广即犯罪,最高罚500万港元及7年监禁。
广告合规审查追溯至2025年6月"不违反期"。
反洗钱要求比肩传统银行,持牌人需实时报告财务恶化、股权变更。
储备资产强制独立托管,清盘时优先保障持有人利益。
市场用脚投票催生套利空间。
部分机构转战新加坡申请牌照,仅通过香港"指定实体"制度被间接监管。
算法稳定币被排除在合规范围外,去中心化金融创新受抑制。
三组沙盒测试者获准实战演练稳定币发行。
京东币链科技聚焦跨境贸易结算,目标将企业支付成本降低90%。
渣打银行合资公司探索代币化黄金(GTP),支持0.001盎司碎金交易。
圆币科技试水RWA,将协鑫集团光伏电站代币化,1元起投年化收益6.8%-8.7%。
技术暗战浮出水面。
京东测试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底层链,渣打部署跨链桥接港元与美元稳定币。
圆币创新研发实时储备审计系统应对监管要求。
合规成本筑高门槛。
发行商需缴付2500万港元最低资本金,季度审计费超20万港元。
USDC因硅谷银行暴雷短暂脱锚的前车之鉴,让金管局强制要求储备资产"随时可兑付"。
汇丰银行虚拟资产托管服务悄然上线,瞄准稳定币发行商储备管理需求。
招商永隆银行加大推广力度,托管费率低至0.1%争夺市场。
众安在线配股融资39.2亿港元投入稳定币技术,连连数字紧急融资3.9亿港元补血牌照申请。
概念股泡沫警报拉响。
余伟文点名批评上市公司借稳定币炒作股价,金管局已向证监会移交异常交易线索。
国泰君安国际198%单日涨幅背后,其虚拟资产交易量尚未形成稳定收入。
第一梯队:京东(跨境支付场景)、渣打(银行豁免资本金)、圆币(RWA技术储备)。
第二梯队:众安在线(持数字银行牌照)、中国平安(区块链专利布局)。
黑马候选:香港电讯合资公司(电信用户基础)、协鑫集团(绿电资产代币化)。
传统金融机构的"降维打击"成定局。
银行可豁免2500万港元资本金要求,券商需升级牌照才能销售稳定币。
支付宝、微信香港钱包因已有支付牌照,接入稳定币支付功能仅需备案。